能源场站面临入侵破坏,如何提高安防手段?安防专家:激光加雷达
发布时间:2025-10-10 16:05:22 编辑: 浏览量:15在广袤的西部能源走廊上,数万口油井与天然气场站如同国家能源安全的“毛细血管”,却因地处偏远、地形复杂,长期面临非法入侵的严峻挑战。据行业调研,偏远井场每年因设备盗窃造成的损失超千万元,传统安防手段在此类场景中暴露出显著短板。
人工巡检存在2-4小时响应延迟,红外对射易受植被晃动干扰,视频监控在雨雾天气下识别率骤降。能源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全天候、零误报的智能安防体系,而飞天光电推出的无人值守防入侵报警系统,正以激光对射与周界雷达的协同防御,重新定义野外场站的安全标准。
飞天光电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激光对射与周界雷达的“双剑合璧”。激光对射系统通过单光束/双光束激光发射与接收阵列,形成不可见的探测光幕,当入侵者遮挡光束时,接收端0.1秒内触发报警。其毫米级精度与抗干扰性远超传统红外设备:激光能量衰减率低于红外线的1/5,雨雾天气误报率<0.3%,且内置AI算法可区分鸟类、塑料袋等非威胁目标。例如,在西北某气田部署的激光对射系统中,系统成功拦截3起翻越围栏的盗窃行为,误报次数为0。
而周界雷达则以微波探测技术,在-40℃至+70℃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。其多目标追踪能力支持同时追踪20个移动目标,定位精度±0.5米,并能与视频监控、声光报警系统无缝联动。在川渝某页岩气开采区,周界雷达提前12分钟发现非法闯入车辆,为应急处置赢得关键时间。两者的协同防御,使系统既能精准捕捉微小入侵,又能应对复杂环境干扰,形成从“点”到“面”的立体化防护。
在部署方案上,系统可根据地形灵活调整:直线周界每200米部署1组激光对射+1台周界雷达;复杂地形采用激光对射与振动光纤混合部署;储罐区、控制室等重点区域则设置落地式激光对射实现二级防护。这种定制化设计,使系统能适配戈壁、山地、沟壑等多种场景,解决传统安防“一刀切”的痛点。
飞天光电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野外场站安防标准,其无人值守系统不仅解决了传统安防的痛点,更通过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,为能源企业创造了安全运营与降本增效的双重价值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御战中,科技正成为守护能源命脉的最强盾牌。